本期速览
【 1 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: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》
【 2 】中国人民银行:发布《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》
【 3 】山东:印发《2025年全省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》
【 4 】山西:印发《山西省关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》
【 5 】广东:印发《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》
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: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》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数据局、中央网信办、交通运输部、海关总署、国家铁路局、中国民航局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》。《通知》规定,选取临沂、重庆、成都等16个城市开展试点,创新物流数据交互模式和解决方案,具体包括四方面主要任务。一是打通多域数据,探索多式联运数据市场化开放互联和运营模式。二是制造业、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,重点突破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瓶颈,实现物流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和物流全程追踪。三是国际物流数据综合服务。四是国家物流枢纽间数据互联共享。
中国人民银行:发布《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》
2月14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《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》。据统计,2024年四季度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.68万亿元,同比增长7.6%,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.09万亿元。具体而言,贷款投向呈现六大特征。一是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71.01万亿元,同比增长8.9%,全年增加13.96万亿元。二是工业、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。其中,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4.58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,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.4个百分点,全年增加2.8万亿元;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7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8.2%,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个百分点,全年增加5.03万亿元;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0.9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9%,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.7个百分点,全年增加3.39万亿元。三是普惠金融各领域贷款总体增长较快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.93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6%,全年增加4.2万亿元。四是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。绿色贷款余额36.6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7%,全年增加6.52万亿元。五是涉农贷款持续增长。涉农贷款余额51.36万亿元,同比增长9.8%,全年增加4.65万亿元。六是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。其中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.27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2%;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.63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。
山东:印发《2025年全省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》
近日,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《2025年全省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》,提出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4%左右,并部署了三方面重点工作。一是夯实工业互联网支撑。重点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梯次培优工程,精准赋能行业和领域数字化转型;围绕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管理以及应用等,遴选一批优秀大数据产品、解决方案、应用案例,培育一批重点数厂、数商。二是“点线面”多维度推进。重点打造一批数字化供应链,通过链式牵引带动上下游、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。三是建强公共服务体系。
山西:印发《山西省关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》
近日,山西省发展改革委、山西省数据局印发《山西省关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到2026年,在工业制造、现代农业等领域实施“数据要素×”行动,打造不少于100个数据融合典型应用场景。为此,《意见》明确了七方面主要任务。一是强化“数聚促用”,增强数据资源新供给。重点鼓励行业龙头企业、平台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双向授权,加强数据产品与服务供给。二是推进“数权赋能”,培育数据要素新资产,重点推动数据资产金融创新。三是促进“数通全域”,建立数据配置新市场。重点打造数据交易流通枢纽,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数据要素价值化样板。四是深化“数乘智改”,打造数实融合新场景。重点推进金融、交通等各领域公共数据场景化应用,打造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。五是推动“数基提质”,建设数据支撑新设施。六是促进“数企繁荣”,培育数据产业新业态。七是强化“数盾护航”,构筑安全治理新秩序。
广东:印发《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》
近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部署了十二项重点任务。一是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融合。二是推动制造业与设计服务融合。三是推动制造业与人力资源融合。四是推动制造业与质量服务融合。五是推动制造业与现代物流融合,构建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,推动快递业广泛覆盖制造业环节流程。六是推动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。七是推动制造业与技术服务融合,持续提升智能制造、数字化转型、绿色化生产服务水平。八是加快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,推动制造业从单纯以制造为主向“制造+服务”转型。九是培育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,做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,深化技术驱动、产业联动,助力平台整合各方数据资源;做专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,以数据为关键要素,深化场景应用,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创新组织模式、业务模式。十是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、商贸物流、智能网联等领域,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。十一是推动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。十二是加强政策措施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