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
今年两会期间,李克强总理在谈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时强调:“我们一定要看到‘秤砣虽小压千斤’,得给他们及时的扶持。”尽管国家政策支持不断,但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难题依然有待破解。如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、提高间接融资供给质量,有效给予中小微企业金融滋养?根本痛点在于金融机构信贷风控模式的改变。数字化时代中,数字科技赋能下的全新“数据”,为风控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,使得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时机更成熟。如果把企业的信用比作一座冰山,那么,借助数字化风控,那些隐藏在水下的潜在风险,现在终于可以看得更加透彻。
1、产业金融3.0上线
经济是肌体,金融是血脉,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是金融必须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。传统上,金融机构为产业提供金融服务,产品类别、审核周期、服务方式等更适合大型企业和大项目,如支持企业生产线升级改造的固定资产贷款、支持企业备工备料的流动资金贷款、减缓企业资金压力的开立银票业务等。
面对金融赋能产业的政策导向、细分产业的金融需求和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,金融与产业逐步进入了深度交融的阶段,并呈现出新时期的特点。产业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。
产业金融1.0阶段:
公司业务模式 只服务单一机构:点对点服务模式,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于产业链龙头企业及主体信用较好的企业(有担保抵押),服务范围非常有限。
产业金融2.0阶段:
供应链金融模式 服务供应链龙头企业和核心供应商: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,和核心企业愿意担保、确权、增信的上下游核心供应商企业,但服务不均衡不充分。
产业金融3.0阶段:
产业数字金融模式 服务产业链上所有企业:全产业链封闭场景中交易的数字化、透明化、可控化,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相结合的数字风控模式。
产业金融3.0时代的到来是数字化浪潮的必然结果,数字科技以及数据要素极大改造了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。一方面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,工业自动化、远程监控、地图定位等科技的广泛应用,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商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数据;另一方面,金融机构的智能大数据处理平台、线上自动监控预警平台等,能充分利用四流合一数据,评估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的经营状况。
比如钢铁产业,存在着钢材生产企业的产量数据、货运企业的运输数据、经销商的销售交易数据、钢材价格的市场走势数据等海量数据,银行获取、评估后,就可以对生产加工、货运仓储、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。

2、产业数字金融中的数字化风控
产业数字金融的实践,要求金融机构建立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相结合的数字风控模式,实现数字化转型。政策层面也给予了相应支持,今年年初,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》,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内容之一,就是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、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。
传统风控VS数字化风控
首先要明晰的是,数字化风控和传统风控有何区别呢?传统风控更多地立足于个人经验判断,通过人力实地走访、当面访谈、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获取信息,结合过往的工作经验,对于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给予评判。而数字化风控则通过各种数字技术手段,对数据进行获取、模型计算、预警分析、综合评估,对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提供建议。
数字化风控的实践探索日久。国有大行走在数字化风控的前沿,针对产业金融的B端用户,基本都建立了大数据舆情处理平台、贷后自动预警系统、账户行为分析系统等,通过对企业在银行账户资金交易的行为分析,结合外部舆情、司法诉讼信息,来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。此外,针对消费金融的C端用户,大型科技公司比如阿里、京东、腾讯等结合用户购买行为分析,通过目标客户精准画像技术,按照信用等级来划分用户,针对高信用等级的用户,给予花呗、京东白条等资金融通服务。
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的风险评估体系
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,新一代数字技术可以穿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环节,构成金融识别产业风险的数据原材料;而物联网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,又使得这些产业端数据具备了实时、高频、多维、来源真实、无法篡改等属性,从而能够客观反映产业链企业的一手生产经营交易情况,为创造性地构建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的智能风控体系提供了可能。
“主体信用”是金融机构久经验证的、使用最广最普遍的风险指标,主要依赖财务报表、历史数据、传统抵押物等评估企业风险,适用于安全度高、风险度低的大企业,往往难以惠及中小企业。
与“主体信用”不同,“交易信用”强调交易项下的自我清偿性,以该笔交易项下的应收账款、货物、权益等作为押品和权利,更加适用于主体信用信息不充分、难验真且缺乏传统抵押物的中小企业。
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更完备的风险评估体系,具有自动化、实时化、全流程、线上化、智能化等特征,通过完善的全方位风险评估指标,实现风险更精准把控、风险更快预警。
两种风控方式对比

通过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的风险评估体系,银行可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,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,提升经营质效;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,响应国家和监管的要求;通过与实体产业的深入合作,挖掘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,夯实客户基础,与实体产业共同发展。
之于企业,通过“交易信用”相关数据的应用,既能帮助企业增信,获得与其经营状况相匹配的融资能力;又能优化生产、仓储、销售等各个环节,提升企业经营效率,完善企业运转流程。
之于产业,可以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,降低融资风险,从而也降低风险在产业链上的传导,保障产业整体协同、健康发展。
总 结
作为产业数字金融的先行者与践行者,559966宝马娱乐游戏依托全球领先的全场景数字科技能力,构建“主体信用+交易信用”的风险评估体系,深入研发、生产、仓储、销售、回款等产业链各个环节,实现产业端到端、企业端到端的数据采集、交叉验真、分析预测、风险评估,改善企业、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,提高金融机构产业金融供给的充分性、均衡性,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,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,为经济运行降本增效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参考文献:
【1】邵平:《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金融风险管理创新》
【2】金融时报: 《风控能力将成银行数字化转型“护城河”》
【3】鲁顺:《供应链不止于放贷,更不止于金融,而是供应链+金融的综合集成服务》